据了解,南京住宅火灾截止到3月2日,已累计出院40人,目前尚有4人在院治疗,均为轻症(含2名危、重转轻症)。
南京住宅火灾事故发生后,很多问题值得深度反思:高层住宅楼这种多处起火、灭火救援困难、人员受伤或死亡众多的结果,是怎么导致的,多种风险耦合形成的重大风险如何辨识,悲剧怎样才不会重演?
)一是架空层停放电瓶车,火灾荷载大,燃烧猛烈,产生的烟火温度高、毒性大。
)二是住宅的天井(采光通风井)构造,产生了烟囱效应,导致火灾烟气的抽吸,火和烟由一楼架空层迅速蔓延到34楼楼顶。
住宅楼发生火灾,沿采光井蔓延,多户着火多处进烟,导致多人伤亡,这种火灾类型在国内火灾历史上,应该说是自2010年上海教师公寓火灾以来的第一次(教师公寓火灾主要是外墙保温导致蔓延的,和本次火灾还有较大的差别,从这个方面来说的话,那本次火灾是国内住宅楼30余年来火灾史上首次)。
综上所述,南京住宅火灾是一起在同一时间空间内,各种火灾风险相互叠加之后,整体火灾风险等级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灾情。特别是住宅采光井烟囱效应、通过采光窗的燃烧传播和一楼架空层内电动车猛烈燃烧两大主要致灾因素的叠加,大大增强了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国内消防领域对此耦合性火灾风险的辨识、专业认知还不充分,
民用建筑,包括部分工业建筑(厂房),发生火灾之后,导致人员伤亡80%的
就南京住宅这次火灾来说,一楼电瓶车猛烈燃烧,外加采光井的烟囱效应和通过采光窗的燃烧传播,风险叠加的结果就
要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在一楼架空层处设置适当防火分隔,将可燃物与采光井进行物理隔离;
同时,要加强管理措施,比如要管好防火分隔设施(如,防火门)使其发挥作用;
房屋结构、危险可燃物、特殊时段、人员密集等多种风险类型,叠加交织在同一空间时,若发生火灾,则会相互加强最后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对此,需要创新引入“融合数据、耦合建模、综合评定”等思路,利用多源数据来进行风险建模,按照模型测算风险阈值,划分风险隐患等级。
综上所述,消防治理工作应该建立在火灾风险分析评估基础之上,通过火灾风险的分析评估,清楚地认识到重要的风险点在哪,针对这些重要的风险点再进行专项治理,优先整治会造成群死群伤的“不可接受风险”,才是最有效果的做法。
南京住宅火灾是一起非常典型的火灾,是多种风险叠加且在现有认知管理上的水准下难以预见的一个典型灾害。应该广泛讨论使用风险管理模式来进行消防治理,消防领域耦合性重大风险辨识亟待加强。为此,靠山屯建议如下:
。建议调取监控设备、大量调查询问楼内人员,还原火灾当时的情景,针对楼内人员伤亡的过程、位置,分析烟气致灾原理。对多种风险耦合成重大风险的情形加强辨识,为消防治理提供决策支持。
。设置防火分隔设施,加强对防火分隔设施的管理,这两个点是降低烟气蔓延扩大最重要的措施,要下大力气抓好。同时,要研究防排烟技术,使防排烟设施可以更加好发挥作用。
。降低火灾风险是有代价的,因此要考虑尽可能用较小的投入来做这件事;不要只依赖于执法,要采取行政管理、经济、保险、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要最大限度地考虑民生,比如电瓶车是民之大事,涉及到几亿人,不能一禁(禁停、禁充、禁入户等)了之,更不能造成风险转移,产生更严重的危害。
。本次住宅火灾中采光井的设计,虽然并不违反《建筑规划设计防火规范》的某条明确条文,但从火灾致灾原理上来说,这种结构的科学性是有待商榷的。因此,要吸取火灾事故教训,对消防技术规范的修订和完善应纳入议题,尽可能从本质上保证建筑消防安全。同时,要动态分析研判新产品、新生活方式带来的风险隐患,尽早采取有明确的目的性的风险降低措施。
。首先,作为难以预见的事故,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存在的是认知水平的问题,并非失职渎职和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问题,追责应慎重;其次,事故之后过于强调追究,给社会面形成的印象就是只要出了事,就是政府的事、是监管部门和单位的事,从而很少深度反醒根源性的问题。